找到相关内容3513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谈菩萨的“四摄”行(三)

    谈菩萨的“四摄”行(三)  同事:即是随顺、同行、同利等,谓亲近众生同其苦乐,并能随顺众生的根性而示现各种爱好,使众生能够共同得到利益悟入佛道。也就是说修菩萨道的人,要能够经常深入社会各阶层中,与...众生快乐。所以随顺众生的心意是菩萨行的重要手段,只有随顺众生的心意才能够知道众生需要什么!只有随顺众生的心意才能够了解众生喜爱什么!也就是说行菩萨道就是要处处为众生着想,事事满足众生的各种需要,使众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5865890.html
  • 十法界之-人法界(1)

    不生分别。不起染欲欢喜之心。如实观身。此身唯有发毛爪齿。薄皮脂血。筋肉骨髓。生藏熟藏。黄白痰癊。冷热风病。大肠小肠。屎尿不净。肝胆肠胃。脂髓精血。涕唾目泪。头顶髑髅。如是观身。随顺系念。若如是念。则不...复观眼根。肉搏之中。内有觉法。有暖有热。是名眼根肉搏之中内火界也。复观眼根。肉抟之中。内风轻动。是名眼根肉抟之中内风界也。于内风界。如实观察。耳鼻舌身。随顺观察。亦复如是。如是观已。于可爱色不生乐着。不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2553050.html
  • 自我教言思考题

    关系。  16、 随顺之三事,究竟有何等利益?  语言随顺于亲友,衣饰随顺于当地这是大乘菩萨随顺众生的行为,这样与众生接触会很融洽,人情一通,万事都会通顺。成办一切世间和出世间事业,人心是最关键的因素,得人心的只要一切事业都会兴盛,不得人心,就会败亡。  自心相应于佛法,才能成办究竟成佛的事业。  17、 应从何种根本上随顺众生,有何必要?  这个随顺,就是《普贤行愿品》上所说的“恒顺众生”,不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62255277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究 辨得果品第六

    又没有脱离声闻乘的内容。  甲一、总说五果  已辨修位,得果云何?颂曰:  器说为异熟,力是彼增上。爱乐增长净,如次即五果。  论曰:器谓随顺善法异熟;力谓由彼器增上力,令诸善法成上品性;爱乐谓先世数...器谓随顺善法异熟。”“器”释异熟果,有三种含义:一异时而熟;二异类而熟;三变异而熟。异时而熟指因果不在同一个时间;异类而熟指因和果的属性不一样,比如说因是善恶、果唯无记,这就是类型不同;变异而熟指从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0556500.html
  • 杂阿含经中的在家居士

    闻,闻则能持;持已,观察甚深妙义,而不随顺知法次法向,是则不具;以不具故,精勤方便,信、戒、施、闻,受持观察,了达深义,随顺行法次法向。摩诃男!是名满足一切种优婆塞事。”  摩诃男白佛:“世尊!云...劝人乐听正法;闻法自持,不能令他受持正法;自能观察甚深妙义,不能劝人令观深义;自知深法(49)能随顺行法次法向,不能劝人令随顺行法次法向。摩诃男!如是八法成就者,是名优婆塞能自安慰,不安慰他。”  摩诃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2839537.html
  • 著名学者陈云君先生应邀在真际禅林作“漫谈一月为僧”精彩演讲

    文化领域的著名学者,集正清和雅气于一身。陈云君先生结合30年来学佛的经历,尤其是四祖寺一月为僧的感受畅谈了自己的体会。陈先生说,“随顺般若,而各尽其所应尽之责任。”是我一月为僧的体会。陈云君先生就如何做好先生谈了自己的体会,陈先生说,信佛的人不要有“佛气”,在随顺般若、安心般若、安住般若的前提下,而各尽其所应尽的责任,才是学佛。陈云君先生还引用了净慧长老《恭祝本公期颐大庆》祝寿诗中的“和风新气象,...

    明舫

    |真际禅林|陈云君|四祖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12/1045556857.html
  • 修道要返本还原(宣化上人开示)

      这个身,不是由五蕴所积聚成的,也不是从十二处或十八界来的。佛既没有一个形相,众生为什么能见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?这是随顺众生的分别心而示现。因为众生有分别好或不好的心,佛为了要使众生发...有是非,有黑白种种的问题,所以佛随顺众生的心,而示现种种身,令众生见到佛的身。所谓“千江有水千江月,万里无云万里天”,佛是随类而化身。众生心水净,佛便现其中。我们为什么没有见到...

    宣化上人

    戒淫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8/08471713462.html
  • 略谈观心(耕云导师)

    略谈观心(耕云导师)  修观有两种——一种主动作意的是有为法,另一种只客观观心的是无为法。  观心也有两个阶段:初级是念念自知,虽有许多杂念妄想,禅宗古德说:“识得不为冤”,同时要能自己“当家作主”,意识里冒出来的坏念头要否定它、不随顺它(否则随想入阴就不是修行了);意识里冒出来的如果是好的念头,有用的是灵感就把它记下来,没用的或自己现前用不上的也不要随顺它继续幻想(否则也是随想入阴,心会沉入...

    耕云导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1561981.html
  • 在骄傲的山上存不住功德的泉水

    姿态服务于世间。正如无垢光尊者在《大圆满心性休息》中所说:“上师的证悟已远离了世俗凡情,却仍然随顺世间,随顺有情,为众生做利益之事。” 这些年来,我在其它大的方面没有做什么,但在翻译藏文经论方面也像一个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0575071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密宗是否吸收了许多婆罗门教的内容和形式?

      赵朴初答:是的。从历史来看,佛教最初是反对婆罗门的教义和祭祀仪式的。佛教一度在孔雀王朝成为国教,大行其道,但不久即随王朝的更易而遭到排斥,其后虽得到某些地方王朝的护持,但一般说来是不断受到种种障难的。为了随顺时势与世俗,佛教不得不采取一些"方便",以推行其教化。同时婆罗门教虽在政治地位上居优势,但由于佛教哲学的发扬,不能不受到刺激而要求改进它的理论。因此双方在互相排斥中的互相影响,便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教常识问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7043310811.html